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高电压技术(一):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及放电理论
01 电介质的基本特性
1.电介质的四性:
极化特性
电导特性
损耗特性
击穿特性
2.所有介质中均发生的极化类型为电子式极化。
3.温度和频率对电子式极化都影响不大。
4.频率对离子式极化无影响。
5.温度对离子式极化有影响,温度上升,离子式极化程度加强。
6.温度对偶极子极化有明显影响,对于极性气体,温度上升,偶极子极化程度减小;对于极性液体、固体,温度上升,偶极子极化程度先增大后减小。
7.频率升高,偶极子极化程度先不变后减小。
8.电压性质(频率)对夹层极化有明显影响,只有直流或低频交流下发生。
9.温度升高,夹层极化程度减小。
10.对于液体和固体,温度升高,介电常数先增大后减小;频率增加,介电常数减小。电介质受潮或污染后,介电常数变大。
11.介电常数:气体1,纯绝缘油2.2,酒精33,水81。
12.直流电压下,流过绝缘的总电流=电容电流(无损极化)+吸收电流(有损极化损耗)+泄漏电流(电导损耗)
13.气体、中性和弱极性液体(变压器油)、无机固体中的云母、有机固体中的非极性材料(聚乙烯、聚苯乙烯、聚四氟乙烯)的损耗主要是电导损耗。
14.极性液体、无机固体中的玻璃和电工陶瓷、有机固体中的极性材料(聚氯乙烯、纤维素、酚醛树脂、胶木、绝缘纸)的损耗主要是电导损耗和极化损耗。
15.电导损耗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,极化损耗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,总损耗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。
16.电导损耗不受频率影响,极化损耗随频率的升高先不变后降低,总损耗随频率的升高先不变后降低。
17.电导损耗随场强增大,损耗先不变再升高。
18.变压器负载损耗中,绕组电阻损耗与温度成正比;附加损耗与温度成反比。
02 气体放电过程及其击穿特性
1.平均自由行程:带电粒子在单位行程中碰撞次数的倒数。
2.迁移率:带电粒子在单位场强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。
3.工频交流电压下,棒-棒气隙的工频击穿电压比棒-板高。
4.气体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击穿的时间=上升时间+统计时延+放电形成时延。
5.电极材料逸出功越小,外施电压越大,光照波长越短,电场越不均匀,统计时延越短。
6.气隙长度越短,外施电压越大,电场越均匀,放电形成时延越短。
7.金属的逸出功比气体分子的电离能小的多。
8.均匀电场和不均匀电场的冲击电压和静态放电电压近似相等,冲击系数为1。
9.操作冲击电压下极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特性:
极性效应
饱和现象
U形曲线
分散性大
10.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不仅远低于雷电冲击击穿电压,某些时候甚至比工频击穿电压还低。
11.高气压下,气隙击穿电压与电极表面粗糙度有很大关系。
12.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出现热游离为特征。
13.改善气隙电场分布的措施:
改进电极形状;
利用空间电场的细线效应;
屏障
14.SF6不适用于极不均匀电场。
15.SF6的气体密度为空气的5倍,电气强度为空气的2.5倍,灭弧能力可达空气的100倍以上。
16.SF6气体绝缘的负极性击穿电压较正极性击穿电压低。
03 固体、液体和组合绝缘的击穿特性
1.介质中存在的气泡电离,会导致局部电场畸变、带电质点撞击气泡壁、化学腐蚀、局部温度升高。
2.电场越均匀,杂质越容易形成小桥,对液体介质的击穿电压影响越大。极不均匀电场中,杂质对液体击穿电压的影响不大。
3.电场强度不影响固体电介质电导。
4.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影响因素:
电压作用时间
电场均匀度
温度
含水量
含气量
杂质
油压
5.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影响因素:
电压作用时间
电场均匀度和介质厚度
温度
电压种类(高频<工频<冲击/直流)
受潮度
累积效应
机械负荷
6.油-屏障式绝缘中应用的固体介质有三种不同形式:覆盖、绝缘层和屏障。
7.电介质的最高正常工作温度的级别划分:Y(O)90度,A105度(变压器油浸纸及纸板),E120度,B130度,F155度,H180度,C220度。
8.变压器内部广泛采用纸筒的主要目的是阻断杂质小桥。
9.断路器中的绝缘油的作用:灭弧、绝缘、散热。
10.油浸式变压器中绝缘油的作用:绝缘、散热。
11.用户根据地区气温,选择变压器油的牌号。